微信即时交流
青年毛泽东在安化大福游学实践考察的调查报告(二)
原文标题:依据萧子升回忆录,寻找一代伟人足迹——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考察在大福的调查报告
安化县毛泽东思想学会 黄正芳/文 谢国平/图
焦点二:在小坳头茶铺找到二十六岁男人后,“又朝大路走去”,有三个分路口:一是往扶王山去扶王殿;虽然,扶王殿是过去信众去还香的地方,但是山高路远,并没有石板大道。二是往“凉水井”复兴庵的杉山村下去至廖家坪水库,也没有石板大道。三是往柳仑至老山坑往半山上云雾山去,这里的石板大道还在,茶亭也还在。在半山篦梳仑青年毛泽东不仅留下了诗联,而且在途中还瞻仰了新桥的黄国旭烈士墓。在云雾山寺,青年毛泽东游学时写有诗联一首曰:
云山巍巍不分春夏秋冬难逢此清闲世界;
雾海茫茫难辨东南西北谁主这混沌乾坤。
此联借景抒怀,激发了青年毛泽东立志“谁主沉浮”之志。在云雾山寺堂毛泽东与萧子升欣赏了大福乡邑黄国香名联:
从衡岳九千仞而来披开一朵芙蓉 恍惚花中藏世界,
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几重云雾 依稀海上现蓬莱。
在进云雾山寺门前欣赏了宋朝宰相冠准大门联: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毛泽东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
山清水秀好风光,高处登临收眼量。
云雾生辉迎夕照,芙蓉吐艳浴朝阳。
洞庭浩渺回天际,黄鹤雄踞镇汉江。
若得仙霞常作伴,人间苦乐浑然忘。
据笔者调查,大福镇云雾村半山箆梳仑村民吴庚戌,此诗联乃其曾祖父吴友美(1897年-1972年)当时抄录,后被张贻明教授雕刻于云雾山云雾天宫,招致许多游客质疑。
在这里,笔者认为为什么不是毛泽东亲笔而是抄录?原因有二:一是原诗第一二句抄反,只有将“山清水秀好风光”作为首句,才能使后面的句子平仄相符。二是“高处登临放眼量”中的“放”字应为“收”字笔误,否则平仄也不相符。所以,笔者认为是抄录。另外云雾山海拔1328米,半山篦梳仑地处海拔7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缠绕,雾海茫茫,看不到远景,处在只可“收”、不能“放”的境地,即不可远看只可近观。
有关专家说是吴仁美老师(吴有美之兄)陪同毛泽东登芙蓉山云雾天宫时所作。据笔者调查,吴仁美于宣统二年(1888年-1910年)过世,哪来陪同一说呢?
那么,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两人又往哪里去了呢?
据宁乐安同志回忆:云雾山系芙蓉山脉七十二座高峰之一。芙蓉山系走阴山排至扶王山又有一条大道通扶王殿,即梅王寨,此前扶王山叫金壶山,因山上长满杜鹃花,后人为纪念梅王扶汉阳,将金壶山改名为扶王山。而从扶王山翻高明至驿头铺到伏口、久泽坪,再至安化县城是可行的线路。后来毛泽东对罗驭雄等同学说:“你们安化建县的时间不足一千年。”可见,毛泽东是在梅王寨扶王殿参观后对于梅王扶汉阳的事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才说此番话的。
图二十:梅王寨
图二十一:同学罗驭雄
焦点三:从长塘至泗里河往马迹塘方向去益阳县城与长塘逆溪而上大福坪翻板溪(苍溪)去益阳县城,这又是一个新焦点和突破口。
图二十二:苍溪石板大道(板溪仑旧照片)
图二十三:笔者(右)与苍湘村支书(左)现场考证
有的人认为,青年毛泽东游学从马迹塘到了羊角塘,甚至到了东坪的大码头,其原因是拜访了羊角塘的夏默庵。而据有关教育专家所述,那时的劝学所,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暑期是不放假的。因此,夏默庵当时在梅城的概率更大。而走马迹塘步行至益阳并非石板大道,途中还有河流挡道,需要搭船。而在萧子升回忆录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对渡河的记载。
根据笔者考证,长塘这个关键点又有新的发现,毛、萧二人逆溪而上大福坪过板溪至益阳县城,有如下证据:
一是萧子升在回忆录中述,在县城他俩不找同学,靠写对联为生,但再也不露宿野外了。因此,仙溪同学贺梯家游览后,在经过长塘时,住到了刘晋兴饭铺。而刘晋兴饭铺的主人在“史无前例”中,委托一位姓萧的民办教师向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写信,证实青年毛泽东在刘晋兴饭铺住宿过,其子孙也留下了证言证词。
二是逆溪而上原大福区大荣乡符竹冲是毛泽东同学陈心唐的故里,距离刘晋兴饭铺不远,毛、萧二人在此可解决下一次的食宿问题。陈心唐其孙陈伯威现年92岁,前不久曾在广西南宁发来信件,证实其祖母曾口述“毛泽东我见过”、“你祖父曾将其送到村外”。而证实陈心唐是毛泽东同学的是安化县教育局陶金生老师,在安化县档案馆发现毛泽东同学龚询琇1949年提供的1914年同学录。大福籍的陈心唐、黄益智与毛泽东均在此花名册上。
图二十四:毛泽东1914年同学录
图二十五:刘义一师预科3班同学录
三是老地下党员姚俊兴曾多次口述,青年毛泽东游学到大福的过程:
1959年6月17日(观音佛母生日前两天),因为毛泽东同学刘义(翊)曾向毛泽东写信要求解决工作问题,毛泽东便派了一位同志来了解情况,当天,姚俊兴作为向导陪同中央来的同志到了刘义家,与刘义交谈。第二天,他再次来到了刘义家,听刘义讲述,刘义是湖南一师预科3班的学生,与毛泽东是上下铺的同学,刘义会武术,曾教毛泽东武功,毛泽东在自述中也曾戏称“两人打耍架打个平手”。刘义曾述,毛泽东几次来大福都是从沩山来,尤其游学那一次把芙蓉山大大小小山头都走了个遍。“史无前例”中,姚俊兴参加省里学习,与他同去的还有一位仙溪山口人民公社的乡长叫姚鹤皋,华国锋当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在会上曾指名道姓:“哪位叫姚俊兴?请讲一讲沂溪的历史。”那次学习有一个多月,他在会上讲了青年毛泽东到大福游学一事,也讲了1925年毛泽东领导天罩坪反帝斗争。华国锋当时叫他保守秘密,会后华国锋与大家一起照了像,现相片还在。
图二十六:天罩山洋房旧照
图二十七:熊启凡回忆录
对于这个情况的采集,与我同去采访的还有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研究院会员蒋红霞老师,以及大福创艺影视谢国平老师录像与视频。姚俊兴说:青年毛泽东游学到了大福南岳殿,也参观了罗绕典故居,拜访了同学刘义、黄振湘,夜宿“至和祥”饭铺,后走苍湘村苍溪仑翻板溪去的益阳县,板溪即张子青故里,红军时期的师长。
四是安化崇文书院毕业,世居大福九瑶与青龙潭交界之所瑶冲的危太山老人证实,毛泽东同学陈心唐曾在归化镇高小即瑶冲学校教书。归化镇高小开办于1912年,系罗绕典第四代孙罗甫钦创办。曾得到国民政府颁发的三级嘉禾勋章一枚,这在罗氏支谱中有记载。危太山父亲危启佑曾在瑶冲学校担任校长二十年之久。
陈心唐与邓寿荃是亲戚,后又聘请了宁乡谢觉哉在归化镇高小教书,陈心唐后来成为安化县劝学所所长,代理建设厅厅长等职,大福百年教育,源于此时。毛泽东对安化重视人文教育,很感兴趣。故逆溪而上大福坪。
五是黄振湘(1894-1930)儿子黄萼(1921-2005)老师曾写遗嘱一份,曾讲述当年其父是毛泽东第一师同学。是梅城东华山12名党员开会时的骨干之一。
据传,1926年在大福南岳殿办公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邹鲁曾对姚俊兴说:1917年青年毛泽东游学曾到过黄振湘家,由黄振湘陪同参观名胜古迹“三星塔”和“大福石拱桥”以及“大福宫”、“南岳殿”等。
图二十八:黄振湘简介
图二十九:三星塔
图三十:大福石拱桥
图三十一:南岳殿
1917年8月10日这天,大福坪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顿时倾盆大雨,突发山洪。大福至板溪仑仅五华里远,青年毛泽东在大福去益阳途中,即兴作七律一首,曰:
游学即景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颤天霹雳迎空响,万千珠帘护远山。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处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这首在去益阳途中的游学即景诗,笔者认为:这首诗首联中的“东风”,即现大福镇的孟家村,过去称“东风村”,是大福坪地理位置为“东”的方向。第二句中的“石龙关”,指沂溪河上游的石门关,石门关属天然屏障,高山峻岭,自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险峻。大福坪是安化的第二大盆地,又是雷区闪耀之要冲,故第三句紧接着写雨景,印证了炸响如雷,迎空霹雳,伴随风雨而至的凉爽,至现在仍是这个状况。第四句站在大福边街子古长亭上观看,那狂风暴雨形成的一线线雨丝,一条条雨帘随风而动,正是大福坪“万千珠帘护远山”的盛景。刹时,沂溪河浊浪翻天,洪流从狭窄的石门关奔泻而下,故有第五、六句颈联中“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之感叹。或许外人有所不知,我们大福虽说有大福石拱桥提供路人方便,但对吴家碑这个村的村民来说,因修大福石拱桥的过程中破坏了吴家碑的风水宝地“虎形山”,吴家碑的村民向来是宁愿自己搭木桥过河,也不走石拱桥的。而搭木桥的位置是黄春凡老屋后,与边街子柳窃里这个“吊脚楼”渡口处,即现“文僖亭”与“舍得亭”之间。而这个搭木桥的传统和民族之间的矛盾,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结束。否则,哪来“断桥流水”之说?第七八句尾联“客行此处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毛泽东问刘义和黄振湘,大福之行结束,我该怎么走益阳去沅江返长沙呢?那就是翻苍溪过板溪,就是益阳县了。而这个长亭指南岳殿对门“涨角里”石堤上的安厝(即亭子)。
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在大福看到大福石拱桥的雄伟壮丽,无不感动。尤其听到黄传旅、黄传会兄弟俩的头颅悬挂在大福石拱桥上一个星期时,便决定在黄振湘的陪同下前往尹新村峒山仑瞻仰他俩的坟墓,并再次感叹:“都是农民起义不彻底所造成。”
在大福宫游览时,看到门楣上一首对联,乃首士黄嘉菊题。曰:
课厥工只凭七载辛劳,不假神来鞭石;
问斯水竟成一条坦道,方知愚可移山。
此联以“石”、“山”相对,又以“问”,才“知”,富有哲理,让青年毛泽东、萧子升俩人无不感叹“惟楚有才”!
在大福宫内还悬挂有一首长联,乃云贵总督罗绕典题:
长塘山取长石搭长硚东南西北行人长往;
大福坪修大桥造大福春夏秋冬水患无忧。
在苍溪翻板溪茶亭时又看到云贵总督罗绕典题的一首嵌地名联,曰:
苍翠大都明利客;
溪山好似荡平游。
如果说在梅城与夏默庵巧对略占上风,那么,在大福毛泽东看到和领悟到的是另一种风景。毛、萧二人遂感叹:“梅山古地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大福坪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呀。”
由此有专家学者推测青年毛泽东游学,8月11、12、13号在益阳(含桃江),14、15号在沅江,16号从沅江搭船至长沙归校,17、18号返韶山,19号返程,20号归校,21号开学准备,22号开学,23号给老师黎锦熙写信,历时一个多月时间,结束游学之路,并写出游学总结“励志”之雄文。这里我依据萧子升回忆录大概编制了一个游学时间、地点线路图如下,供党史部门专家参考:
图三十二:毛泽东社会调查与游学路线图
五、一封鼓励青年立志成才的信与思考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青年毛泽东游学结束后,立即给老师黎锦熙写出一信,交代“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接着,毛泽东便开门见山提出对时局的看法: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面言,今之纷纷,毋示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未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
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
今人动教子弟宜立志,又曰某君有志,愚意此最不通。......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与否,亦未可知。......
思深言长,聊欲尽意,不觉其琐。
乡弟泽东谨上 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1912-192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信中从“今之天下纷纷”为论点,到“今人动教子弟宜立志”为论证,至寻找“大本大源”为论据,挑战自我,在当今改革处于“纷纷”、世界繁多杂乱之际,奉劝青年学子要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树立起人生的正确史观,这封信件,仍不失为现今青年学子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宏篇。其中“大本大源”,即人民大众。游学,并非好玩。游学,不带分文,挑战自我,经历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创造生活,如何把“乞讨”改为写对联,送对联上门;把讨要介绍信到自己如何去应对“身无分文”的困境;把“不找同学招待”到找到同学后又探讨“大本大源”的农民调查;这些都是青年毛泽东“活学活用”知识的本领再现。而萧子升一起游学,则总结为“与毛泽东行乞”,在文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才华,尤其在“刘邦庙”题“远大”二字,在县城书写对联比人略胜一筹等,到后来萧子升投靠国民党与毛泽东分道扬镳。而毛泽东游学目的,是一心一意为劳苦大众,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不愧为游学实践考察,实践出真知,立志闯天下的光辉典范。
青年毛泽东游学到大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活动,我想党史方面应予以补充和重视,有的景点应予恢复。
(一)调查安化历史。在天光庵和云雾山、扶王山游览后,知道“安化建县的时间不足1000年”。一个“扶王殿”至今也没有修复,作为安化梅山历史风云人物,可不可以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调查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领袖黄国旭、黄传旅、黄传会,简称“三黄起义”,张联魁、王杨元等烈士都是历史上的抗粮英烈,还有沩山的张三元、陈仕吉等均是归化“会粮含冤”的可歌可泣人物,可不可以修复陵园?或陈列展览其事迹?
(三)恢复名胜古迹。在红色线路图上,名胜古迹众多,我们不应当刻意拆旧迎新,打造什么园,什么馆,但对沿途红色路线中的“刘邦庙”、“甘露茶亭”、“印石奇纹”、“黑石头老虎”、“小坳头茶铺”、“篦梳仑木屋”、“梅王寨”、“天罩坪”、“罗绕典故居”、“大福石拱桥”、“大福南岳殿”、“崇善寺”、“苍溪茶亭”、“张子青故居”等应予串联起来立项争资到位,在这“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上不只是成为一句口号。
(四)拉通山区命脉。在安化的版图上,原12个老区,仅只有大福段没有高速公路了。可不可以借红色线路之机,把真正的梅山古国、“旧不与中国通——大福”这块被人遗忘的边缘地带重新规划,拉入省级规划开发中!
大福镇城镇建设:“一心四副”缺特色。“一心”指以大福坪南北两区为中心,“四副”指以东山、新桥、木孔、文河4个小集结为副中心,特色是指红色建设。
大福镇交通现状:“一纵一横二连接”。主要交通要道有长高、牛大、新沩等3条省道,仙大、东苍两条县道。一纵(长塘-大福-新桥)、一横(仙溪-大福-桃江)、二连接(新桥-沩山,官仓-高明)高速出口在建中。名义上的省道,有的地方不足5米宽,坡陡弯急隐患多,交通事故不断。安化原来几个老区,仅大福没有开通高速。
为此,建议开通大福至桃江板溪这一条“安益古道”,也是青年毛泽东到大福至板溪的这条红色路线。
图三十三:安化县古地图
(五)大兴调查研究。当下乡村振兴比较时尚,而调查研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的优良传统。1917年和1925年毛泽东同志几次来到大福开展工作,值得我们很好地挖掘整理。邹鲁曾说:“大福,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开展革命的起步点。”作为当事人,他在九十年代初他仍坚持不照电灯,住在当年接待毛泽东同志的那间小木屋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的这种忘我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湖南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钟永德指出:“旅游路线从来不是一个点,需要统一规划。具体到安化,要把游学路线整合进行统一谋划,分段实施、重点推荐。”
有党史专家说: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价值体现。今天,我把三年多来整理的《青年毛泽东游学到大福的实践考察调查报告》写出来,敬请批评指正!
安化县毛泽东思想学会:黄正芳
联系方式:18073780398
2023年5月24日
作者简介:
黄正芳,男,现年68岁,安化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安化县毛泽东思想学会会员,安化县作家协会会员,安化县梅山文化研究院会员。